界首彩陶
遗产编号:Ⅷ-52
遗产级别:国家级
¥1460.00
库存:1件

-
总销量:0
收藏数:0
界首彩陶烧制技艺是指安徽省界首市的一种汉族民间传统制陶技艺。经过近千年的发展,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渐演变为今天的三彩刻画陶。但是,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装饰艺术依然保持了古老的风韵。
界首彩陶历史上主要分布在安徽颍河界首段南岸,散布于13个村子,因每个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冶陶为生,并且村子均以陶窑为名,因此,俗称“十三窑”,即:卢窑、魏窑、后魏窑、计窑、前计窑、朱窑、尹窑、高窑、盆张窑、田窑、沈张窑、韩窑、王窑,现属安徽省界首市田营镇管辖。1958年,界首在颍河北岸顺河路组建的工艺陶瓷厂,现为彩陶的主要生产地。
1.练泥:陶土经过精选、粉碎、水中浸泡后,手工搅拌成均匀、柔软、细腻的胎泥。然后揉泥,经过多遍揉和,使之稀稠适度、软硬适中。界首彩陶的制作工序
2.制坯:置于成型轮上进行手工拉坯成型,然后放在通风处阴干,并经常用木制拍底板拍打胎底,防止鼓起。待胎体半干时,再进行修整,修至胎体圆整表面光滑为止。
3.刻划:胎制成后,先分两次施粉、白两色化妆土(粉色在下,白色在上),再用竹签刻划出花纹,然后用刮刀剔去花纹以外的部分,露出第一层化妆土,作为花纹地子(有的补填彩釉),第二层为花纹纹饰。
4.烧制:待刻划完毕后,陶器就可以入窑烧制了。装窑前要先用小火却除窑内的潮气,方法是在炉膛内从下至上依次放上麦秸秆、树枝和煤,点燃,直烧到烟囱口不冒烟,则说明潮气已排完。因为界首陶器是釉陶,其烧制过程要分为两个阶段,即素烧和釉烧。
颜色分类
材质
货号
0
产地
安徽界首
重量
型号
供货日期
商品数量
99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