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云纱染
遗产编号:Ⅷ-52
遗产级别:国家级
¥778.00
库存:5件
香云纱染整技艺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。香云纱是茛纱绸的其中一种,是目前世界纺织品中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真丝绸面料。顺德伦教是香云纱的传承地,有2000多年历史的汉族传统染整技艺,它主要利用植物薯茛茎块的液汁多次晒涂于练熟的坯绸上,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,再用含有氧化铁成分的泥土均匀涂于织物表面,经反复多次晒、水洗后使胶状物变成黑色而成。
      2008年,莨纱绸是全过程纯手工制作天然衣料,制作工艺比较复杂,是一种即将失传的民族手工艺制品。早在1965年,国家纺织工业部就对佛山地区的晒莨染整工艺进行过调研和梳理。据史料记载,百年前,佛山地区(南海和顺德)及今日番禺等地就有人生产莨纱绸。而制作莨纱绸需要从南海丝织户中购得白胚纱绸、肇庆的薯莨、珠三角河涌的铁质河泥进行化学反应,故其他地方不能生产出最有品质的莨纱绸衣料。
      莨纱绸是运用两广特产“薯莨”汁液和珠三角特有的河泥对原料进行染色而成,天然环保,质地柔软而富有身骨,手感轻薄而不易褶皱。从清末民初开始生产并远销海外,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顶峰,被当时的上海滩富豪视为高贵服饰。
      由于穿着走路会“沙沙”作响,所以最初叫“响云纱”,江浙一带人喜欢称叫“香云纱”广东人称为“莨纱绸”。做“莨纱绸”必须有二种原料,一种是白胚纱(晒莨后称莨纱)二种是白胚绸(晒莨后称莨绸)后晒莨,晒莨也要二种原料一河泥而且这种泥必须是、南海、番禺、顺德、三水等地才有的没有被污染过的含铁河泥,以灰黑色为佳,另一种是珠三角地区的薯莨,其叶块茎主要含单宁,经粉碎榨取、过滤后用其汁液晒莨。
      香云纱不称莨绸、应称为莨纱,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手工制作植物染色面料,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。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,数量稀少,制作时间长,要求的技艺精湛,具有穿着滑爽、凉快、除菌、驱虫、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的特点,过去被称为软黄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