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宁豆酱
遗产编号:Ⅷ-52
遗产级别:国家级
¥120.00
库存:500件

-
总销量:0
收藏数:0
豆酱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传统豆制品。是一种用优质黄豆泡蒸(煮)熟后经天然发酵制成的食品或调味佳品,历史久悠久,特别是普宁豆酱最为盛名。
汉族民族是酿制发酵豆制食品的最古老民族之一,汉代以前就已形成和流传这门制作技艺。根据古代史、近代史、古代中医药论著等史料的记载,豆制品不单广泛用于调味,而且用于入药。
潮汕地区一直很好地传承着中原汉族文化,当然也融合了不少地方特色,拥有不少食品制作技艺,“普宁豆酱”就是其中之一。很早以前,普宁县民各家各户就有自行酿制豆酱的传统,作为做菜调味佳品或作每日三餐杂咸等,尤以洪阳一带生产技艺最好,味道最可口,远近闻名。明代中期,普宁置县。之后,人们便把豆酱加上“普宁”两字,称“普宁豆酱”,慢慢约定俗成。明未清初,繁忙而又复杂的生活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,开始出现合制普宁豆酱共享,后来又发展到专门生产普宁豆酱的酱园和销售作坊。据《普宁县志》、《普宁洪阳供销志》记载,清代道光年间,普宁豆酱有了大规模的生产,单从洪阳县城民间就先后建立了几家酱园,民国时已发展到有十多家酱园,二十世纪五十年代,走上集体化道路,合兴、裕记等十二家商号组成联营社,年产豆酱1100担。
1、晒豆,俗称“曝豆”。晒豆时豆层必须均匀薄稀,确保每一粒豆都能去皮干净,但阳光不能太烈。
2、磨豆,俗称“碾豆”。把豆脱皮磨成豆瓣。豆瓣能否磨制成功跟天气有着密切关系,若天气潮湿,会因豆变软而无法脱皮或脱皮不干净,直接影响豆酱的质量。
3、浸豆泡软,俗称“浸豆”。先把黄豆瓣清洗,再按量盛在陶瓷缸里,装上沸水浸泡火候应准确,使黄豆瓣变软。
4、蒸豆,俗称“炊豆”。把浸泡后去水的豆瓣放进大蒸桶中蒸熟,蒸熟的豆瓣结成团要及时用筛把它们分开,还原成一片片的黄豆瓣,放置一段时间散热吹干。
5、加入面粉和食用菌种,俗称“饲醭”。把豆瓣装在一个专用的大箔中,按量配上面粉和食用菌种,豆酱师傅的双手在箔里均匀揉搓,让菌种均匀渗合在豆瓣和面粉中。
6、发酵、培养,俗称“推醭”。豆瓣在大箔中加粉加菌后,一箔箔放进醭房发酵培养,使豆中蛋白发酵分解为天然铵基酵、维生素等。这道工序非常关键,必须把握好时间温度、湿度,如有某些欠缺,就会导置发酵不好,豆就会发酸发臭。
7、天然照晒,俗称“推水醭”。豆瓣在醭房发酵几天后,装进特设晒场的龙凤缸中,按量加水、盐,让阳光自然照晒,每天搅拌2至3次,让其继续均匀发酵,充分分解豆中有机营养成分,经过长达3至5个月的阳光晒后,豆瓣变成金褐色、散发出酱香。
8、高温煮熟,俗称“煮酱”。生晒达标的豆酱盛进特制大锅高温煮熟。
9、试酱。取豆酱标本进行测试,以前,豆酱师傅凭丰富的经验和简陋的工具,现在这道工序可运用科技手段取标本入检测室,由技术人员严格的质量检测。
10、装酱,以前用陶瓷罐,装潢简单,古色古香。现在大部分企业已选用真空经消毒的玻璃瓶或瓷瓶,机械一条龙灌装、人工瓶装均有。
颜色分类
材质
非转基因大豆
货号
0
产地
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
重量
280g*6瓶
型号
供货日期
商品数量
99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