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阳乒乓粿
遗产编号:Ⅷ-52
遗产级别:国家级
¥48.00
库存:100件
“揭阳乒乓粿”是潮汕著名的民间传统食品。它是由一款植物“鼠壳草”为主要材料,配以糯米粉、槟醅麸、葱油、白糖、橙糕、芝麻、陈皮等原料,经过粿坯制作、粿馅制作、腐膜制作、手工制作、蒸制成品、保存包装等程序而成,乒乓粿粿胚清、柔、软;粿馅甜、香、脆。造型美观、色泽鲜艳,地方风味独特。
      根据民俗专家和有关学者的研究考察,“揭阳乒乓粿”历史悠久,其渊源可追溯至800年前。南宋末年,元番入侵,揭阳百姓扶老携幼逃入荒山僻壤,挨饥受饿,只得嚼剥树皮、啃草根、吞野菜。在此期间发现了一种“鼠壳草”的野菜,不仅无毒,还具有清芳香味,可食用。后来,便有人专采集这种野草,混合糯米碾成粉,然后以粉为粿胚加佐料做成粿,不仅很好吃,而且别具风味。因为鼠壳草呈暗褐色,人们便称之为“乌粿”。后来每逢喜庆之事,人们都要做“乌粿”,只因“乌”字不太吉祥,人们就用粿胚的原料——“鼠壳草”作为它的名称,改称为“鼠壳粿”。到了清代,榕城南门有个叫李奇遇的饮食厨师,萌发了改革“鼠壳粿”的想法,他在粿馅配料上进行创新,改用“槟醅麸“做馅,加进芝麻、橙糕等佐料,并用腐膜垫底。经过试制,新品种的“鼠壳粿”柔软,清香,十分可口,城镇乡村的百姓纷纷仿做,“鼠壳粿”也随之改名为“槟醅粿”。